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油菜花色形成分子机制获揭示 制获油菜花旅游业蓬勃发展!

油菜花色形成分子机制获揭示 制获油菜花旅游业蓬勃发展

时间:2025-05-08 10:17:50 来源:河鱼之疾网 作者:焦点 阅读:580次

本报讯 近日,油菜国际期刊《植物杂志》发表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傅廷栋团队发现的花色油菜花色形成的分子机制,为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改良油菜花色、形成创造多彩油菜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分机

 近年来,制获油菜花旅游业蓬勃发展,揭示油菜观赏性状的油菜遗传改良也逐渐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视。虽然目前已知油菜黄花表型主要由类胡萝卜素决定,花色但除了该团队在 2015 年报道过的形成白花基因,鲜有研究对油菜花色基因进行克隆和功能研究。分机

油菜该研究通过图位克隆方法分离鉴定了甘蓝型油菜花色关键基因 BnaA09.ZEP 和 BnaC09.ZEP,制获并研究了其功能。揭示ZEP 基因在甘蓝型油菜中有四个同源拷贝,油菜分别在花和叶片中优势表达。花色

 实验表明,形成BnaA09.ZEP 和 BnaC09.ZEP 同时沉默,将导致花色由黄花突变为橙花,单个BnaA09.ZEP 或 BnaC09.ZEP 的导入可使花色恢复为黄色,暗示了 ZEP 基因在油菜中存在功能冗余和器官特异的功能分化。

 研究表明,BnaA07.ZEP 和 BnaC07.ZEP 的沉默可能引起了类胡萝卜素合成路径的反馈调节,α—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支路的关键基因均发生了显著的表达变化,从而使得紫黄质的生物合成大大减少,而叶黄素大量积累,花色呈现橙色。另一方面,这两个基因的突变也导致类黄酮合成路径关键转录因子和结构基因发生显著的表达变化,不同颜色的花瓣中类黄酮组分也有很大差异,暗示了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合成路径的协调调控。

声明:参考《中国科学报》/2020 年/10 月/20 日/第 003 版,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链接:生物分离胡萝卜素叶黄素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 氢氧化钠溶液:满足多种工业与实验需求
  • 四川食品安全宣传周走进乳制品生产企业
  • 烟酸标准品:助力营养与健康科学研究
  • 我为群众办实事|“三心”答好民生卷 助力幼儿园食堂创A级
  • 水中氮氧化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助力环境水质精准监测
  • 酱腌菜常用添加剂的调查分析
  • 食品级辅酶Q10水可完全稀释微乳液的制备(一)
  • 关闭企业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布点方案浅析
推荐内容
  • 水中氨氮溶液标准物质:水质污染监测与评估的标准基准
  • 氧化锌滴定溶液标准物质:确保实验数据准确性
  • 广西柳州持续助推螺蛳粉产业行稳致远
  • 我为群众办实事|让群众有纠纷只进“一扇门”
  • 水中铵离子(铵根)溶液标准物质:水质监测中氮元素分析的关键
  • 气相色谱法测定馒头中甜蜜素